含油废水处理的工业应用实际案例
以下是不同行业含油废水处理的典型案例,涵盖石油开采、机械加工、餐饮等领域,结合具体技术路径与处理效果,展示实际应用中的解决方案:
一、油田采出水处理:新疆油田高温稠油污水资源化利用背景:新疆油田采出水具有高温(80-90℃)、高矿化度、高含油(500-1000 mg/L)的特点,传统 “混凝 + 沉降” 工艺难以稳定达标,且易产生大量含油污泥。
技术方案:
核心工艺:
旋动反应吸附法:通过动态旋流反应装置强化油水分离,结合自主研发的高温破乳剂,使油滴聚结分离1。
水质调控平衡技术:投加防垢剂和缓蚀剂,解决回用水腐蚀结垢问题,确保水质满足湿蒸汽发生器进水要求(石油类≤5 mg/L,悬浮物≤10 mg/L)。
智能加药控制系统:实时监测水质,精准投加药剂,降低药剂消耗 30% 以上。
处理规模:日处理量 12 万立方米,占新疆油田总处理量的 75%,处理后水全部回用于油田注水,年节约新鲜水超 4000 万立方米1。
效果:石油类从 800 mg/L 降至 5 mg/L 以下,悬浮物<10 mg/L,彻底解决高含水期油田注水难题,同时减少含油污泥产生量 50% 以上。
背景:渤海某重质油田采出水含水率达 95%,乳化严重(油滴粒径<5μm),传统 “斜板 - 气浮 - 核桃壳” 三段式工艺处理能力不足,制约平台提产。
技术方案:
核心技术:
异质纤维组合除油技术:采用亲油 - 亲水纤维交替排列的滤料,通过表面张力差异实现油水分流,单台设备替代传统两级处理装置2。
高效破乳剂协同:针对重质原油特性,开发专用破乳剂,降低油水界面张力,促进油滴聚结。
处理规模:单台设备处理能力提升至 3 倍,平台日产原油从 1000 立方米增至 3000 立方米,3 年累计增产原油 28 万立方米2。
效果:石油类从 300 mg/L 降至 15 mg/L 以下,满足海洋排放标准(GB 4914-2022),同时延长平台寿命 5 年以上。
背景:宝钢轧钢浊环水含油量 15-50 mg/L,悬浮物 200-500 mg/L,传统机械除油设备(如带式除油器)无法彻底去除乳化油,导致循环水系统堵塞。
技术方案:
化学混凝沉淀:投加聚合氯化铝(PAC)和聚丙烯酰胺(PAM),使乳化油破乳并与悬浮物形成絮体沉淀,反应时间 15-30 分钟。
斜板沉淀池:强化固液分离,沉淀效率提升 40%,出水悬浮物<30 mg/L,石油类<5 mg/L。
回用路径:处理后水直接回用于轧机冷却,替代新鲜水用量达 80%,年节约水费超 500 万元5。
效果:循环水系统喷嘴堵塞频率降低 90%,水质稳定满足生产要求,同时减少外排废水 90% 以上。
背景:老外滩商圈餐饮废水含油量高(200-500 mg/L),私接乱排导致管道堵塞,冬季油污凝结引发外溢。
技术方案:
分级处理:
公共隔油池:沿街商户废水经靠墙井收集后,进入地下混凝土隔油池,通过重力分离去除浮油(粒径>50μm),除油率达 70%6。
无动力厌氧生物设备:对剩余乳化油和有机物进行生化降解,采用多级厌氧滤池,COD 去除率>80%,出水石油类<10 mg/L。
管理机制:定期清理隔油池浮油(每季度 1 次),并接入市政污水管网进一步处理。
效果:220 余家餐饮单位实现油污零直排,管网堵塞投诉减少 95%,处理后水质满足《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》(GB/T 31962-2015)。
背景:热轧乳化液废水含油量 3000-5000 mg/L,COD 高达 15000-20000 mg/L,传统工艺难以破解乳化稳定性。
技术方案:
分质处理:
破乳预处理:投加聚合铁(PFS)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(CPAM),破坏乳化液稳定性,形成油泥沉淀,除油率>90%8。
水解酸化 + 接触氧化:对破乳后废水进行生化处理,通过厌氧菌分解大分子有机物,好氧菌进一步降解 COD,Zui终出水 COD<300 mg/L,石油类<10 mg/L。
资源回收:油泥经脱水后送危废焚烧,热能回用;生化污泥经固化后填埋。
效果:处理成本降至 8-10 元 / 吨,废水回用率达 60%,用于设备冲洗和冷却,年节约新鲜水约 5 万吨。
背景:炼油废水含油量 50-100 mg/L,传统处理后仅部分回用,水资源利用率低。
技术方案:
深度处理:
气浮 + 臭氧氧化:去除残留油类和难降解有机物,石油类降至 5 mg/L 以下,COD 降至 80 mg/L。
跨区域管网联通:新建循环水场废水回用管网,将处理后水输送至炼油装置作为补充水,回用率从 30% 提升至 60%12。
智慧管控:通过水务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水质水量,动态调整处理参数,减少药剂消耗 15%。
效果:年回用废水超 100 万吨,相当于 10 万人 1 年的生活用水量,同时减少外排 COD 约 200 吨。
油田与海洋场景:优先采用物理分离(如旋流、纤维过滤)结合化学破乳,注重高温高盐条件下的水质稳定性控制。
工业含油废水:钢铁、机械加工行业以化学混凝 + 生化处理为主,兼顾回用与资源回收(如废油提纯)。
餐饮与市政场景:隔油池 + 生物处理是经济有效的组合,需配套定期清理与监管机制。
回用导向:膜技术(如 RO)在缺水地区效果显著,但需预处理防污染;跨区域管网联通可提升回用灵活性。
这些案例表明,含油废水处理需结合水质特性、成本与回用需求,通过 “分质处理 + 资源回收 + 循环利用” 的策略,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