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13975397059

含氰废水深度处理工艺方法流程与破氰药剂

含氰废水深度处理工艺方法流程与破氰药剂
更新时间
2025-06-14 16:19:14
价格
请来电询价
更新时间
2025-06-14 16:19:14
联系电话
13975397059
联系手机
13975397059
联系人
张先生
立即询价

详细介绍

含氰废水主要来源于电镀、冶金、化工、金矿开采、化纤生产等行业,物(如 CN⁻)具有高毒性,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。其处理方法需结合废水浓度、成分及排放标准,常见技术路线如下:

含氰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

1. 化学氧化法(Zui常用)

通过氧化剂将物氧化为低毒或无毒物质,分以下几种:

氯氧化法(碱性氯化法)

原理:在碱性条件下(pH=10~12),用次(NaClO)、液氯(Cl₂)或漂白粉将物分两步氧化:

第一步:CN⁻ + ClO⁻ + H₂O → CNO⁻ + Cl⁻(氰酸盐,毒性降低约 1000 倍);

第二步:2CNO⁻ + 3ClO⁻ + H₂O → 2CO₂ + N₂ + 3Cl⁻(完全无害化)。

特点:工艺成熟,成本低,适用于中高浓度含氰废水(CN⁻浓度≥50 mg/L),需控制 pH 和氧化剂投加量,避免生成有毒中间产物(如 CNCl)。

应用场景:电镀厂、冶金行业含氰废水预处理。

臭氧氧化法

原理:利用臭氧(O₃)的强氧化性直接分解 CN⁻为 CO₂和 N₂,反应式:CN⁻ + O₃ → CNO⁻ + O₂,CNO⁻进一步氧化为 CO₂和 N₂。

特点:反应速度快,无二次污染,无需调节 pH(中性条件即可),但臭氧制备成本高,适用于低浓度废水(CN⁻<50 mg/L)或深度处理。

应用场景:化工、金矿废水的深度净化。

过氧化氢(H₂O₂)氧化法

原理:在碱性条件下(pH=9~11),H₂O₂将 CN⁻氧化为 CNO⁻,需催化剂(如 Fe²⁺)提高效率。

特点:产物安全(水和氧气),无氯离子引入,适用于对氯敏感的废水(如食品相关行业),但 H₂O₂用量大时成本较高。

2. 电解氧化法

原理:通过电解槽内的电极反应产生氧化剂(如 ClO⁻、OH⁻),将 CN⁻氧化为 CNO⁻和 CO₂,同时电极吸附作用可去除部分物。

特点:反应速度快,自动化程度高,适用于高浓度、小水量废水(如电镀槽液更新废水),但能耗大(约 5~10 kWh/m³),需注意电极损耗和污泥处理。

3. 生物处理法

原理:利用微生物(如氰细菌、假单胞菌)的酶系统将物分解为 CO₂和 NH₃,或转化为微生物细胞成分。

条件:适用于低浓度废水(CN⁻<20 mg/L),需控制 pH(7~8)、温度(20~30℃),避免重金属(如 Cu²⁺、Cd²⁺)抑制微生物活性。

工艺:可采用活性污泥法、生物膜法(如曝气生物滤池),常作为化学氧化后的深度处理。

4. 物理化学法

吸附法

利用活性炭、离子交换树脂、沸石等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物,适用于低浓度废水的深度处理,活性炭对 CN⁻的吸附容量约为 10~20 mg/g。

膜分离法

采用反渗透(RO)、纳滤(NF)膜截留物,需预处理去除悬浮物,适用于高浓度废水的浓缩回收,但膜易受污染,成本较高。

酸化挥发 - 碱吸收法

在酸性条件下(pH<2),CN⁻转化为挥发性 HCN 气体,通过曝气吹脱后用碱液(NaOH)吸收,生成 NaCN 溶液可回收利用或进一步氧化处理。

注意:HCN 剧毒,需严格控制挥发装置的密封性和尾气处理,适用于高浓度、可回收物的场景(如金矿提氰废水)。

5. 其他方法

金属络合法:向废水中投加 Fe²⁺、Fe³⁺,生成稳定的铁氰络合物(如 Fe₄[Fe (CN)₆]₃),降低毒性,适用于含氰络合物废水(如电镀铜氰废水),常与化学氧化法联用。

高温高压水解法:在高温(150~200℃)、高压(0.5~1.0 MPa)下,物水解为 NH₃和 CO₂,适用于高浓度、难处理废水,但设备投资和能耗极高,应用较少。

典型处理流程与案例

1. 电镀含氰废水处理流程(高浓度)

工艺:调节池 → 碱性氯化法(两步氧化)→ 混凝沉淀 → 活性炭吸附 → 达标排放。

案例:某电镀厂含氰废水 CN⁻浓度约 200 mg/L,先在 pH=11 条件下投加 NaClO(投加量为 CN⁻浓度的 3~4 倍)进行第一步氧化,反应 30 min 后调节 pH=8,继续投加 NaClO 进行第二步氧化,反应 60 min,出水 CN⁻<0.5 mg/L,再经活性炭吸附后达标(GB 21900-2008《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》中 CN⁻限值为 0.3 mg/L)。

2. 金矿含氰废水处理(低浓度 + 回收)

工艺:酸化挥发 - 碱吸收 → 臭氧氧化 → 生物滤池。

案例:某金矿废水 CN⁻浓度 50~80 mg/L,先酸化至 pH=1.5,吹脱 HCN 并用 NaOH 溶液吸收(回收率>90%),吸收液可回用于提金工艺;吹脱后废水 CN⁻降至 10~15 mg/L,经臭氧氧化(臭氧投加量 1.5~2 倍 CN⁻浓度)和生物滤池处理后,CN⁻<0.1 mg/L,达到《黄金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25462-2010)。

处理注意事项

安全性:物剧毒,操作时需佩戴防护装备,处理设施需密封,避免 HCN 气体泄漏。

协同污染:含氰废水常含重金属(如 Cu、Zn、Cd),需先氧化处理物(避免生成更稳定的金属氰络合物),再去除重金属。

排放标准:根据行业不同,执行相应标准(如电镀行业 GB 21900、化工行业 GB 13458 等),一般要求 CN⁻≤0.3~0.5 mg/L,部分地区要求更严格(如≤0.05 mg/L)。

成本控制:化学氧化法中,氯氧化法成本较低(约 1~3 元 /m³),臭氧氧化法成本较高(5~10 元 /m³),生物法运行成本适中(2~5 元 /m³),需根据水量和浓度选择经济工艺。

发展趋势

高效复合工艺:如 “电解 - 催化氧化”“生物 - 膜分离” 联用,提高处理效率和稳定性。

资源化利用:通过酸化挥发 - 碱吸收回收物,或电解法同时实现物氧化和金属回收,降低处理成本。

绿色氧化剂:推广 H₂O₂、臭氧等无二次污染的氧化剂,减少氯离子排放。

含氰废水处理需根据水质特性定制方案,优先考虑毒性去除和达标排放,同时兼顾资源回收与成本控制,确保技术可行性和环境安全性。


相关产品

联系方式

  • 电  话:13975397059
  • 营销总监:张先生
  • 手  机:13975397059
  • 微  信:139753970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