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业含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方法流程与药剂
含酚废水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、煤化工、焦化、制药、树脂、染料等行业,酚类化合物(如苯酚、甲酚、硝基酚等)具有高毒性、难降解且易生物富集的特点,未经处理排放会对水体生态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。其处理方法需根据废水浓度、酚类性质(如是否为挥发酚、水溶性)及排放标准选择,常见技术路线如下:
含酚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
1. 物理法:分离回收为主
萃取法
原理:利用酚类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高于水的特性,通过萃取剂(如苯、卤代烃、甲基异丁基酮(MIBK)、络合萃取剂如 TBP)与废水混合,将酚转移至有机相,再通过反萃取(如碱液反萃)回收酚类。
特点:适用于高浓度含酚废水(酚浓度≥1000 mg/L),酚回收率可达 90% 以上,萃取剂可循环使用,常作为预处理回收酚类,降低后续处理负荷。
应用场景:煤化工煤气水(酚浓度 5000~10000 mg/L)、石油炼制含酚废水。
吸附法
原理:利用活性炭、树脂(如大孔吸附树脂)、硅藻土等吸附剂的表面吸附作用去除酚类,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容量约为 200~500 mg/g。
特点:适用于低浓度废水(酚<500 mg/L)或深度处理,树脂可通过酸碱再生重复使用,活性炭再生成本较高(热再生或化学再生)。
应用场景:制药废水、染料废水的深度净化。
蒸汽吹脱法(挥发酚适用)
原理:酚类(尤其是挥发酚)在酸性条件下(pH<4)易挥发,通过通入蒸汽将酚吹脱至气相,再用碱液(NaOH)吸收生成酚钠回收。
特点:适用于高浓度挥发酚废水(如焦化废水酚浓度 3000~5000 mg/L),吹脱效率>95%,但能耗较高(蒸汽用量约 1~2 t/m³ 废水),需注意尾气处理。
2. 化学法:降解或转化酚类
化学氧化法
芬顿(Fenton)氧化法
原理:利用 Fe²⁺催化 H₂O₂生成羟基自由基(・OH),强氧化性将酚类矿化为 CO₂和 H₂O,反应式:Fe²⁺ + H₂O₂ → Fe³⁺ + OH⁻ +・OH。
特点:适用于中低浓度废水(酚 100~1000 mg/L),反应速度快(30~60 min),pH 需调节至 2~4,处理后需中和沉淀铁离子,成本约 5~10 元 /m³。
臭氧氧化法
原理:O₃直接氧化酚类,或在催化剂(如 TiO₂、活性炭)作用下生成・OH 强化氧化,可将酚类彻底矿化。
特点:无二次污染,适用于低浓度废水(酚<200 mg/L)或深度处理,臭氧投加量与酚浓度相关(1~3 倍理论值),成本较高(8~15 元 /m³)。
催化湿式氧化法(CWO)
原理:在高温(150~300℃)、高压(0.5~2.0 MPa)和催化剂(如 Cu、Mn 氧化物)作用下,用氧气将酚类氧化为 CO₂和 H₂O。
特点:处理效率高(酚去除率>99%),适用于高浓度、难降解含酚废水(如农药废水酚浓度>10000 mg/L),但设备投资大,能耗高,需防止催化剂流失。
电化学氧化法
原理:通过电极反应产生强氧化剂(如 ClO⁻、・OH)氧化酚类,或直接在阳极将酚类电解分解。
特点:自动化程度高,适用于中小水量废水(如实验室废水),能耗约 5~15 kWh/m³,需注意电极腐蚀和污泥处理。
3. 生物法:利用微生物降解
好氧生物处理
原理:微生物(如假单胞菌、芽孢杆菌)通过代谢将酚类分解为 CO₂和 H₂O,适用于低浓度废水(酚<500 mg/L),酚浓度过高会抑制微生物活性(一般耐受阈值<200 mg/L)。
工艺:
活性污泥法:通过曝气池内微生物降解,停留时间 12~24 h,酚去除率>90%,需控制营养比(BOD:N:P=100:5:1)。
生物膜法:如曝气生物滤池(BAF)、生物接触氧化池,抗冲击负荷能力强,适合酚浓度波动的废水。
厌氧生物处理
原理:在厌氧条件下,酚类通过产酸菌和产甲烷菌逐步降解为甲烷和 CO₂,适用于高浓度废水(酚 1000~5000 mg/L),但启动周期长(1~3 个月),需控制 pH(6.5~7.5)和温度(30~35℃中温或 55℃高温)。
应用:常与好氧工艺联用,如 “厌氧 - 缺氧 - 好氧(A²/O)” 处理焦化含酚废水。
强化生物处理技术
投加高效降解菌剂(如基因工程菌)、固定化微生物载体,提高酚类降解效率,适用于传统生物法难以处理的废水(如含硝基酚、多氯酚废水)。
4. 氧化技术(AOPs):深度处理
光催化氧化:利用 UV 光照射 TiO₂、ZnO 等催化剂,生成・OH 氧化酚类,适用于低浓度废水(酚<100 mg/L),反应条件温和,但光利用率低,成本较高。
紫外 - 臭氧联合法(UV/O₃):UV 光促进 O₃分解产生更多・OH,氧化效率比单独臭氧提高 2~3 倍,适用于难降解酚类(如氯酚)的去除。
5. 组合工艺:根据水质定制
高浓度含酚废水(酚>5000 mg/L):
萃取法回收酚 → 芬顿氧化 / 催化湿式氧化 → 生物处理(厌氧 + 好氧)→ 达标排放。
中低浓度含酚废水(酚 100~5000 mg/L):
吹脱法(挥发酚)→ 活性污泥法 → 臭氧 / 活性炭深度处理;或 大孔树脂吸附 → 碱液再生回收酚 → 生物处理。
典型处理案例
1. 焦化含酚废水处理(高浓度 + 复杂水质)
水质:酚浓度 3000~5000 mg/L,含氨氮、COD 20000~30000 mg/L,pH 7~9。
调节池 → 溶剂萃取(MIBK 萃取剂,酚回收率 92%)→ 反萃取回收酚钠 → 萃取后废水(酚<500 mg/L)→ 厌氧消化(去除部分 COD)→ 缺氧 - 好氧(A/O)生物处理 → 臭氧氧化 → 达标排放。
效果:出水酚<0.5 mg/L,COD<100 mg/L,达到《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16171-2012)。
2. 制药含酚废水处理(低浓度 + 难降解)
水质:酚浓度 150~300 mg/L,含硝基酚、COD 5000~8000 mg/L,pH 6~8。
调节池 → 大孔吸附树脂(H-103 树脂,吸附容量 150 mg/g)→ 乙醇洗脱回收酚 → 吸附后废水 → 芬顿氧化(H₂O₂投加量 1000 mg/L)→ 生物接触氧化池 → 膜过滤(UF+RO)。
效果:出水酚<0.1 mg/L,COD<50 mg/L,满足《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21908-2008)。
处理注意事项
酚浓度控制:高浓度酚(>1000 mg/L)需先回收再处理,避免生物毒性;低浓度酚可直接生物处理,但需驯化微生物。
酚类毒性差异:硝基酚、氯酚等毒性强、难降解,需结合氧化或强化生物工艺(如投加特种菌)。
排放标准:一般行业执行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》(GB 8978-1996),挥发酚限值为 0.5~1.0 mg/L,化工、石化等行业有更严格的行业标准(如 GB 31571-2015 要求酚≤0.3 mg/L)。
成本与资源化:萃取、吸附法可回收酚类(如酚钠可回用于生产),降低处理成本;化学氧化法中,芬顿工艺成本较低,适合中小规模应用。
发展趋势
高效复合工艺:如 “吸附 - 催化氧化 - 生物” 联用,提高难降解酚类的去除效率。
资源化技术:通过膜萃取、离子交换等技术实现酚类的高效回收与循环利用,减少废水处理量。
绿色催化材料:开发高效、低成本的催化剂(如非均相催化剂、纳米材料),降低氧化技术的应用成本。
含酚废水处理需兼顾毒性去除与资源回收,高浓度废水优先考虑酚类回收,中低浓度废水结合生物法与氧化技术实现深度净化,同时需根据行业特性和地方标准定制处理方案,确保环境安全性与经济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