冶金行业污酸中除铊的成功案例
以下是冶金行业污酸除铊的典型成功案例,涵盖铅锌冶炼、钢铁、铜冶炼等领域,结合技术路线、处理效果及创新点进行解析:
一、铅锌冶炼行业:某有色金属公司污酸除铊项目项目背景:铅锌冶炼烟气制酸产生的污酸含铊 10-20mg/L(超标 2000-4000 倍),需稳定达标《铅、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铊≤0.005mg/L)。
工艺技术:
“过滤 + 氧化 + 树脂” 组合工艺:
① 预处理:过滤去除悬浮物;
② 氧化:投加 NaClO 将 Tl⁺氧化为 Tl³⁺,形成四氯合铊阴离子(TlCl₄⁻);
③ 树脂吸附:采用大孔弱碱树脂(如 Tulsimer® CH-Tl7)选择性吸附 TlCl₄⁻,饱和后用亚钠还原再生(Tl³⁺→Tl⁺脱附)。
处理效果:
单级运行出水铊稳定≤0.01mg/L(优于国标 2 倍),年处理污酸 1.7 万吨,铊回收率>95%(再生液提铊)。
创新点:
利用铊的价态转换与络合特性,实现树脂高选择性吸附,避免铜、锌等干扰;
树脂再生液含铊>1000mg/L,直接用于铊提纯,形成 “污染控制 + 资源回收” 闭环。
项目背景:烧结脱硫废水含铊 3960μg/L,需满足湖南省地标《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铊≤5μg/L)。
工艺技术:
“硫化耦合铁锰吸附 + 逆流蒸发” 工艺:
① 深度除铊:投加复合除铊剂+ 氧化吸附剂(氧化吸附),利用 “螯合 - 吸附” 协同作用破除 Tl³⁺-Cl⁻络合;
② 梯级回收:除铊后浓盐水通过逆流蒸发结晶,回收 KCl(纯度>92%)、NaCl(纯度>90%),母液零排放。
处理效果:
铊从 3960μg/L 降至<5μg/L(去除率 99.87%),年处理废水 2.5 万吨,回收钾盐 1200 吨,创造经济价值超 200 万元。
创新点:
破解高盐体系 Tl³⁺-Cl⁻络合难题,开发专用除铊剂,实现铊超低排放;
固液协同处置,含铊污泥通过烧结微区还原技术定向迁移至机头灰,避免二次污染。
来源:摘要 3
项目背景:铜冶炼污酸含铊 1.2-3.5mg/L,传统沉淀法无法稳定达标(需<0.005mg/L)。
工艺技术:
“铁铊共催化氧化 + 硫碱破络” 工艺:
① 活化改性渣(含 Fe₂O₃/Fe₃O₄)催化芬顿反应,生成・OH 氧化 Tl⁺为 Tl³⁺;
② 投加除铊剂 + NaOH,破络并形成 Tl沉淀,同步利用铁盐共沉淀强化去除。
处理效果:
出水铊稳定<0.003mg/L,吨水处理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 40%,废水回用率提升至 70%。
创新点:
以废治废,利用冶炼废渣作为催化剂,降低药剂成本;
揭示 Fe²⁺- 氧化剂 - pH 三角制约关系,精准调控反应区间,避免药剂浪费。
项目背景:钢铁烧结机头灰含铊 0.5-1.2mg/kg,传统填埋导致铊二次释放风险。
工艺技术:
“两段酸浸析铊 + 逆流蒸发结晶” 工艺:
① 一段酸浸:利用钠同离子效应抑制铊溶出,盐脱除率>97%,铊保留在固相中;
② 二段酸浸:选择性浸出铊,分离率>90%,富铁料(铁>45%)回烧结,富铊液提 TlCl(纯度>99%);
③ 浓盐水蒸发:回收 KCl(国标 II 类一等品),母液零排放。
处理效果:
年处置机头灰 2 万吨,铊回收率>95%,避免 20 吨铊进入环境,回收盐产品创效 500 万元 / 年。
创新点:
首创 “固废不出厂” 闭环,通过卧式协同浸洗设备实现固液高效分离;
开发多资源异步蒸发结晶装备,运行稳定性提升 2 倍,解决传统设备易堵塞问题。
项目背景:铅冶炼污酸含铊污泥产量大(原工艺吨水产泥 2.5kg),铊浸出风险高。
工艺技术:
“氧化吸附 + 液碱替代石灰” 中试:
① 氧化吸附:采用纳米吸附剂,铊吸附率>98%,处理水铊<5μg/L(超地表水 III 类标准);
② 工艺优化:用液碱替代石灰中和,污泥量减少 30%,避免钙盐结垢。
处理效果:
中试处理污酸 300m³,污泥含铊从 850mg/kg 降至 20mg/kg,实现减量化与稳定化双重目标。
创新点:
首次在铅冶炼行业验证纳米吸附剂除铊可行性,为超低排放提供新路径;
液碱工艺降低污泥含水率(从 80%→70%),减少危废处置量。
来源:摘要 2
价态调控是核心:所有案例均通过氧化将 Tl⁺转为 Tl³⁺(如 NaClO、Fenton、高铁酸盐),提升沉淀 / 吸附效率;
选择性分离是关键:树脂吸附、螯合 - 吸附协同(如湖南地标项目)解决高盐络合干扰;
资源化是方向:铊回收(TlCl 提纯)、盐产品回用(KCl/NaCl)、富铁料返烧结,实现 “治污 + 创效”;
装备革新是支撑:卧式浸洗设备、逆流蒸发结晶器等解决传统工艺堵塞、效率低问题。
这些案例表明,冶金污酸除铊需结合行业特性(如铅锌的高氯、钢铁的高钙),通过 “氧化 - 分离 - 资源化” 组合工艺,配合专用药剂与耐腐设备,可实现铊的超低排放与资源高效回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