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板框压滤 + 热干化” 工艺介绍
详细介绍
“板框压滤 + 热干化”是一套典型的污泥深度脱水-干化减量组合工艺,广泛用于电镀、化工、市政等高含水率危废/污泥处置场景。下面从原理-流程-设备-参数-优缺点-案例六个维度做系统介绍,可直接作为可研或技改方案素材。
1. 工艺总体概念表格
复制
板框压滤 | 机械脱水,把含水率 90-97 %的污泥压成含水率 50-60 %的泥饼 | 泥饼厚度 30-40 mm,含固率 40-50 % |
热干化 | 热能将泥饼进一步烘干,Zui终含水率 ≤10 %(可≤5 %) | 干化温度 180-220 ℃,停留时间 30-90 min |
压紧:液压系统将多块滤板和滤框交替压紧,形成密闭滤室。
进料:污泥由螺杆泵打入滤室,水分透过滤布排出,固体被截留形成泥饼。
卸料:达到设定压力或时间后松开滤板,泥饼靠重力落下,人工或自动卸料。
2.2 核心参数过滤压力 | 0.6-1.2 MPa(常规) | 压力越高,泥饼越干 |
泥饼含水率 | 50-60 %(普通板框) | 隔膜机型可再减水 8-12 % |
过滤周期 | 1.5-3 h(含进料+压榨+卸料) | 与污泥性质、压力、面积有关 |
滤布寿命 | 3-6 个月 | 视颗粒尖锐程度、化学腐蚀而定 |
普通板框:投资低,占地大,人工卸料。
隔膜板框:配橡胶隔膜,可二次充气压榨,泥饼更干,投资+30 %。
全自动拉板:电机+链条自动卸饼,劳动强度↓,投资+20-25 %。
3. 热干化机(后端干化)3.1 主流形式桨叶干化机(间接加热) | 蒸汽/导热油 | 能耗低、粉尘少,占地小 |
回转滚筒(直接加热) | 天然气/生物质热风 | 处理量大,投资低,粉尘需收尘 |
带式低温干化 | 50-80 ℃余热/热泵 | 低温安全,含水率可降到 10 % 以下 |
进料含水率 | 50-60 % | 50-60 % | 50-60 % |
出料含水率 | ≤10 % | ≤10 % | ≤10 % |
蒸发强度 | 15-25 kg 水/m²·h | 40-60 kg 水/m³·h | 8-12 kg 水/m²·h |
热耗 | 0.8-1.0 kWh/kg 水 | 0.9-1.2 kWh/kg 水 | 0.3-0.4 kWh/kg 水 |
复制
污泥池 → 加药调理(PAM+FeCl₃)→ 板框压滤(50-60 %泥饼) → 皮带/螺旋输送 → 热干化机(≤10 %) → 螺旋出料 → 吨袋/散装 → 危废焚烧或资源化尾气:旋风+布袋除尘+喷淋洗涤,粉尘<10 mg/m³
冷凝水:COD 100-300 mg/L,可回流至前端处理系统
5. 优缺点速览泥饼减量 70-80 %,运输/处置费大幅下降 | 投资高(板框+干化 50-150 万/套) |
含水率≤10 %,可直接进水泥窑/焚烧炉 | 能耗高,需稳定热源 |
全封闭,无臭气外逸 | 滤布/耙齿需定期更换,维护成本≈15-20 元/吨泥 |
广东某电镀园区 | 污泥量 12 t/d(含水 80 %) |
设备配置 | 800 m² 隔膜板框 + Φ1.5×12 m 回转滚筒 |
结果 | 泥饼含水 8 %,减量 8.6 t/d,年节省危废运费 120 万元 |
运行成本 | 电+天然气约 180 元/吨湿泥 |
日泥量<5 t:选“小型隔膜板框 + 带式低温干化”,占地<60 m²。
日泥量>20 t:选“高压隔膜板框 + 桨叶干化”,热源优先用园区蒸汽。
热源短缺:可改用“余热回收热泵+带式低温干化”,电耗低但初投资+30 %。
如需设备清单、平面布置图或热平衡计算表,请提供:
① 每日湿泥量及含水率;② 现有热源(蒸汽/天然气/电);③ 场地面积。
我可进一步细化方案与报价框架。
相关产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