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13975397059

分享一些关于湿法炼锌废水处理的实际案例

分享一些关于湿法炼锌废水处理的实际案例
更新时间
2025-09-06 09:43:49
价格
请来电询价
更新时间
2025-09-06 09:43:49
联系电话
13975397059
联系手机
13975397059
联系人
张先生
立即询价

详细介绍

以下是国内外湿法炼锌废水处理的典型案例,涵盖不同规模、技术路线和环保目标,展示了工业实践中 “达标排放” 与 “资源循环” 的双重路径:

国内案例:高回用率与零排放

1. 成州锌冶炼厂(白银有色集团)

处理规模:年产电锌 10 万吨,废水循环利用率 99.3%。

核心工艺:

三级净化系统:采用 “氧化锌 + 氢氧化钠 + 电除雾” 工艺处理硫酸尾气,同步降低废水中重金属浓度。

自主研发废水处理系统:通过 “中和沉淀 + 硫化除镉 + 锰基吸附” 组合工艺,将浸出洗渣水、净化废水等分类处理,年减排废水 9 万立方米,实现生产用水闭环。

技术亮点:废水回用后水质稳定,支撑企业获得 “绿色工厂” 认证,同时通过废渣综合回收系统(如含锌渣提锌、水淬渣制建材)形成 “废渣 - 金属 - 建材” 循环链,年创经济效益超千万元。

2. 云南某铅锌冶炼厂(澜沧江流域重点保护区域)

处理规模:7200m³/d,改造后实现 回用。

技术升级:

生物化学脱钙系统:替代传统化学脱钙,降低水中钙镁离子浓度,避免管道结垢(硬度从 500mg/L 降至 50mg/L 以下)。

膜深度处理 + MVR 蒸发:采用 “一级 NF 膜 + 二级 RO 膜” 使出水达到工业锅炉补给水标准(电导率 < 10μs/cm),RO 浓水经 MVR 蒸发结晶回收硫酸钠,实现 “零排放”。

环境效益:处理后矿井涌水达到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》Ⅲ 类,彻底消除国际河流支流的重金属污染风险,成为西南地区高海拔复杂地形下废水治理的。

3. 驰宏锌锗会泽矿业

处理规模:选矿废水 600m³/h,矿井涌水 78400m³/d。

特色工艺:

选矿废水零排放:采用 “调节 — 混凝沉淀 — 吸附 - 臭氧氧化” 工艺,每年节约清水费用 1000 万元,回收有价金属 1000 吨,回用率 。

矿井涌水深度处理:井下三级沉淀 + 末端砂滤 / 炭滤,重点重金属(铊、镉)浓度低于特别排放限值,排放水质达地表水 Ⅲ 类,支撑矿山获 “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” 称号。

管理创新:主导制定《铅锌选矿废水处理与回用规范》行业标准,推动全行业技术升级。

国内案例:技术创新与校企合作

1. 中金岭南丹霞冶炼厂(广东韶关)

处理规模:污水处理站改造后能力提升至 500m³/h。

工艺优化:

石灰乳自动化投加系统:新建 3 层石灰乳制备车间,实现 pH 精准控制(误差 ±0.1),降低药剂消耗 20%。

特征污染物治理:与兰州大学合作开发 “脱硝 - 降解 COD 联动工艺”,解决高浓度硫酸盐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问题,出水 COD≤50ppm。

达标成效:外排废水满足广东省《水污染物排放限值》一级标准,重金属(铊、镉)稳定达标,获评 “广东省环保诚信企业”。

2. 赤峰中色锌业(内蒙古)

处理规模:年回收水资源 60 万立方米,处理废渣 22 万吨。

综合处理方案:

废水资源化:采用 “物化综合 + 超滤 + 反渗透 + MVR 蒸发分盐” 工艺,回用水用于浸出工序,降低新水消耗 40%。

废渣协同处置:火法渣处理项目通过 “侧吹 + 烟化工艺” 回收锌、铟等金属,尾渣用于制砖,实现 “零填埋”。

区域贡献:市政中水回用项目年节约地下水 220 万立方米,缓解内蒙古东部水资源短缺问题。

国际案例:高盐废水处理与资源化

1. 管膜蒸馏 - 结晶技术(欧洲某锌厂)

技术应用:

高浓度废水处理:采用管膜蒸馏(MD)结合结晶工艺,处理电解废液(硫酸根 > 8000mg/L,重金属浓度 50-100mg/L),膜通量稳定在 2.61kg・m⁻²・h⁻¹,产水纯度达 10μs/cm 以下。

盐资源回收:结晶系统回收硫酸锌和硫酸钠,纯度超 98%,直接回用于浸出工序,实现 “零排放”。

创新点:膜材料抗污染性能优异,长期运行无显著通量衰减,适用于含高硬度离子(Ca²⁺、Mg²⁺)的废水。

2. 液膜结晶回收镉(日本某冶炼厂)

技术突破:

选择性分离:采用 DIPSA-TIBPS 液膜系统,从含锌 1000mg/L 的溶液中回收镉,镉转移率 98.6%,锌损失 < 1%。

直接资源化:回收液直接生成 CdS 产品(纯度 99.2%),避免传统硫化沉淀的危废处置成本,年增经济效益超 200 万美元。

工业价值:为锌冶炼中低浓度镉(<50mg/L)的回收提供了低成本方案。

技术集成案例:重金属深度去除与资源化

1. 浙江某冶炼厂(离子交换树脂应用)

工艺组合:

石灰沉淀预处理:去除大部分锌、铁,降低树脂负荷。

螯合树脂深度处理:采用亚氨基二乙酸型树脂(CH-90),从 Cd²⁺浓度 20mg/L 的废水中吸附至 0.05ppm 以下,年回收镉金属价值 300 万元。

经济账:树脂使用寿命 5 年,处理成本较膜法降低 60%,再生液(5% HCl + 硫脲)循环使用 20 次以上。

2. 某大型铅锌冶炼厂(CO₂除硬度技术)

工艺创新:

石灰铁盐除砷:pH=9 条件下生成砷酸铁沉淀,砷去除率 > 99%,同步沉淀氟离子(F⁻从 50mg/L 降至 10mg/L)。

CO₂软化水质:利用石灰窑副产 CO₂与 Ca²⁺反应生成碳酸钙,硬度从 1500mg/L 降至 200mg/L,每年节省危废处置费用 150 万元。

环境效益:年减排总砷 8.76 吨、镉 0.53 吨,CO₂消耗量 122 吨,实现 “以废治废”。

行业趋势与技术启示

组合工艺成主流:

如 “中和沉淀 + 螯合除镉 + 膜处理 + 蒸发结晶” 的四级工艺链,已成为大型锌厂标配,可同时解决重金属、硫酸盐和回用问题。

智能化与精准控制:

中金岭南丹霞冶炼厂的石灰乳立体式投加系统、驰宏锌锗的 DCS 充填控制系统,通过自动化降低药剂消耗 15%-20%。

资源化驱动技术升级:

赤峰中色锌业的 MVR 蒸发分盐、云南某厂的生物脱钙,将废水处理从 “成本中心” 转变为 “利润增长点”。

区域协同治理:

成州锌冶炼厂的 “废渣 - 建材” 循环链、湘钢的冲渣水余热利用,体现了跨行业资源整合的绿色发展模式。

这些案例表明,湿法炼锌废水处理已从 “末端治理” 转向 “源头防控 + 过程优化 + 循环利用” 的全生命周期管理,未来需进一步突破高盐废水低成本处理、铊等剧毒重金属的靶向去除等技术瓶颈。


联系方式

  • 电  话:13975397059
  • 营销总监:张先生
  • 手  机:13975397059
  • 微  信:139753970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