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13975397059

工业上通常用什么方法处理湿法炼锌废水?

工业上通常用什么方法处理湿法炼锌废水?
更新时间
2025-09-06 09:25:41
价格
请来电询价
更新时间
2025-09-06 09:25:41
联系电话
13975397059
联系手机
13975397059
联系人
张先生
立即询价

详细介绍

工业处理湿法炼锌废水需围绕其 “强酸性、高重金属(铊 / 镉为主)、高硫酸根、高 SS” 的核心特点,遵循 “预处理降负荷→深度除重金属→按需深度处理 / 回用” 的三阶逻辑,采用物理化学方法为主、组合工艺为辅的技术路线(生物法因废水毒性强、可生化性差几乎不单独使用)。以下是工业中成熟应用的关键工艺及典型组合流程:

一、预处理阶段:降酸、除 SS、初步脱重金属

预处理是后续深度处理的基础,核心目标是:①调节 pH 至中性(避免腐蚀设备、为重金属沉淀创造条件);②去除高浓度悬浮物(SS),防止堵塞后续单元;③同步沉淀部分易去除的重金属(如铁、铅)。工业中Zui主流的工艺是中和沉淀 - 絮凝过滤工艺。

1. 核心工艺:中和沉淀法

原理:向酸性废水中投加碱性中和剂,通过酸碱反应调节 pH 至 7-9,同时使废水中的重金属(如 Fe³⁺、Pb²⁺、Zn²⁺)与 OH⁻结合生成氢氧化物沉淀(如 Fe (OH)₃、Pb (OH)₂),硫酸根则与中和剂中的 Ca²⁺生成石膏(CaSO₄・2H₂O)沉淀(同步降低硫酸根浓度)。

常用中和剂:工业优先选择成本低、来源广的石灰(CaO) 或电石渣(主要成分 Ca (OH)₂),仅在对石膏纯度有要求(如资源化回收)时才用 NaOH(成本高,不生成石膏)。

工艺要点:
① 分两段中和:第一段将 pH 调至 3-4(先沉淀 Fe³⁺,避免后续 pH 升高时 Fe (OH)₃胶体包裹其他重金属,影响沉淀效率);第二段调至 7-8(沉淀 Pb²⁺、Zn²⁺等);
② 投加絮凝剂:中和后投加聚合氯化铝(PAC) 或聚合硫酸铁(PFS) 作为混凝剂,再投加聚丙烯酰胺(PAM) 作为絮凝剂,使细小沉淀(如石膏、氢氧化物)聚合成大絮体,便于后续分离;
③ 固液分离:采用斜管沉淀池或高效浓密机进行沉降,上清液进入后续处理,底泥(含重金属氢氧化物、石膏)经板框压滤机脱水后,作为危险废物交由专业单位处置(或部分石膏纯度达标时资源化利用)。

工业作用:可去除 80% 以上的 SS、60%-70% 的 Fe/Pb/Zn,硫酸根浓度降低 30%-40%,pH 稳定至中性,为深度除铊 / 镉创造条件。

二、深度除重金属阶段:靶向去除铊、镉等特征污染物

预处理后,废水中仍残留0.1-5mg/L 的铊(Tl)、0.05-2mg/L 的镉(Cd)(远超 GB 25466-2010 排放标准:总铊≤0.005mg/L、总镉≤0.05mg/L),需通过深度工艺靶向去除。工业中常用以下 4 类技术,根据废水浓度和达标要求选择单一或组合使用:

1. 螯合沉淀法(Zui常用,低成本高效)

原理:向预处理后的废水中投加除铊剂剂,生成沉淀—— 这类沉淀的溶度积(Ksp)远低于氢氧化物(如 Tl₂S 的 Ksp≈10⁻²⁰,CdS 的 Ksp≈10⁻²⁷),即使在低浓度下也能高效沉淀。

常用螯合剂:工业中以纳米制剂为主,前者反应更彻底,后者在酸性稍高时(pH=6-7)使用可避免生成 H₂S 有毒气体。

工艺要点:
① 控制 pH:反应 pH 为 8-9(碱性条件下 S²⁻更稳定,避免生成 H₂S);
② 控制除铊剂用量:需过量 10%-20% 以确保重金属完全沉淀,但过量会导致后续出水不稳定 ;
③ 固液分离:采用厢式压滤机(沉淀颗粒细,需高压脱水),底泥为高毒危废,需严格密封处置。

工业优势:对 Tl、Cd 的去除率可达 99% 以上,处理成本仅 0.5-1.5 元 / 吨水,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应用。

2. 吸附法(适合低浓度重金属深度净化)

原理:利用吸附剂(如活性炭、锰基材料、羟基磷灰石)的多孔结构或表面活性基团(如 - OH、-MnO₂),通过 “物理吸附 + 化学络合” 作用捕获废水中的 Tl⁺、Cd²⁺。

工业常用吸附剂:

锰基吸附剂(如 MnO₂/ 活性炭复合材料):对 Tl⁺的选择性极强(Tl⁺可被 MnO₂氧化为 Tl³⁺,再通过络合固定),饱和吸附量可达 50-100mg/g;

螯合树脂(如氨基膦酸型、亚胺二乙酸型):对 Cd²⁺、Cu²⁺的选择性高于其他离子,可实现重金属的 “吸附 - 再生 - 回收”(用盐酸洗脱后回收 CdSO₄);

活性炭:成本低,但选择性差,仅用于末端微量重金属(如 Tl<0.05mg/L)的把关。

工艺形式:工业中多采用固定床吸附柱(吸附剂填充成柱,废水逆流通过)或流化床吸附塔(吸附剂悬浮,传质效率高),当吸附剂饱和后,通过酸洗 / 碱洗再生(树脂)或直接更换(锰基材料)。

工业场景:常用于硫化沉淀后的 “把关处理”(如出水 Tl=0.01-0.05mg/L,需降至 0.005mg/L 以下),或原料伴生重金属浓度低的废水(如洗渣水)。

3. 离子交换法(高选择性,适合资源化)

原理:利用离子交换树脂(如阳离子交换树脂)上的可交换离子(如 H⁺、Na⁺),与废水中的 Tl⁺、Cd²⁺发生置换反应,将重金属固定在树脂上,树脂饱和后用再生剂(如 H₂SO₄、HCl)洗脱,实现树脂循环利用和重金属回收。

工业关键:需选择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(如 001×7 型)或螯合型离子交换树脂(针对性更强),且预处理需严格去除 SS 和油类(避免树脂污染堵塞)。

工业优势:重金属去除率≥99.5%,可回收高纯度的 CdSO₄、Tl₂SO₄(资源化利用),但树脂成本高(约 2-5 万元 / 吨)、再生剂消耗大,适合重金属浓度较高(如 Cd>1mg/L)且有资源化需求的企业。

4. 氧化 - 沉淀法(针对性除低价态铊)

原理:湿法炼锌废水中的铊多以Tl⁺(一价铊) 存在(难形成稳定氢氧化物沉淀),需先通过氧化剂将其氧化为Tl³⁺(三价铊),再与 OH⁻或 PO₄³⁻生成 Tl (OH)₃(Ksp≈10⁻⁴⁴)或 TlPO₄(Ksp≈10⁻²⁵)沉淀。

常用氧化剂:

次(NaClO):成本低,在 pH=9-10 时氧化效率Zui高(ClO⁻→Cl⁻,氧化 Tl⁺为 Tl³⁺);

高锰酸钾(KMnO₄):氧化能力强,可在酸性条件下反应,但成本高,且会生成 MnO₂沉淀(需后续过滤);

臭氧(O₃):无二次污染,但设备投资高(适合环保要求极严的区域)。

工业应用:常与硫化沉淀法组合(“氧化 + 硫化”),先氧化 Tl⁺为 Tl³⁺,再用硫化剂沉淀,确保铊去除率达标。

三、深度处理 / 回用阶段:解决硫酸根与回用需求

湿法炼锌废水经前两阶段处理后,重金属已达标,但硫酸根浓度仍高达 1000-3000mg/L(若直接排放无问题,但若需回用至工艺(如浸出、冲洗),则需进一步脱盐)。工业中根据回用需求选择以下工艺:

1. 膜分离法(脱盐回用主流)

原理:利用纳滤膜(NF) 或反渗透膜(RO) 的选择性截留作用,去除水中的 SO₄²⁻、残留重金属离子(如 Na⁺、Ca²⁺),产出淡水(硫酸根 <500mg/L)回用于工艺,浓水(硫酸根> 8000mg/L)进入后续处理。

工艺要点:
① 预处理要求高:需先通过 “砂滤 + 超滤(UF)”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(避免膜结垢堵塞);
② 抗污染设计:选用抗污染型膜(如耐酸耐盐的芳香族聚酰胺膜),并定期用柠檬酸、NaOH 进行化学清洗。

工业优势:淡水回用率可达 60%-70%,降低新鲜水消耗,适合水资源短缺的锌厂(如西北、西南矿区)。

2. 蒸发结晶法(高盐废水资源化)

原理:将膜分离产生的浓水(或高硫酸根原水)通过多效蒸发结晶器(如三效蒸发)加热蒸发,使硫酸根与金属离子(如 Na⁺、Ca²⁺)结晶析出,得到工业级硫酸钠(元明粉) 或硫酸钙(石膏),冷凝水回用于工艺。

工艺关键:采用机械式蒸汽再压缩(MVR)技术,利用蒸汽冷凝热加热原水,能耗仅为传统多效蒸发的 1/3-1/2,降低运行成本。

工业场景:适合硫酸根浓度极高(>5000mg/L)且有资源化需求的企业,实现 “废水零排放” 和盐资源回收(如江苏、浙江等环保要求严的区域)。

四、工业典型组合工艺流程图

湿法炼锌废水处理无单一 “工艺”,需根据废水水质(如 Tl/Cd 浓度、硫酸根含量)、排放标准(如是否执行特别排放限值)及回用需求组合,以下是国内锌厂Zui常用的 **“低成本达标 + 部分回用” 组合流程 **:


五、工业处理的核心注意事项

预处理优先:必须先通过中和沉淀去除 SS 和大部分重金属,否则后续吸附 / 膜分离单元会因堵塞、污染而失效;

药剂成本控制:中和剂优先选石灰(成本仅为 NaOH 的 1/5),硫化剂避免过量(减少后续除硫成本);

危废处置:中和渣、含铊渣均为危险废物,需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,严禁随意堆放;

抗波动设计:设置足够容积的调节池(停留时间≥8 小时),应对原料成分、工艺参数变化导致的水质波动。

综上,工业处理湿法炼锌废水的核心是 “中和预处理降负荷 + 螯合沉淀主除重金属 + 吸附 / 膜分离把关回用”,需根据企业实际水质、环保要求及经济成本灵活组合工艺,实现达标排放与资源循环的双重目标。

联系方式

  • 电  话:13975397059
  • 营销总监:张先生
  • 手  机:13975397059
  • 微  信:139753970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