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炮生产企业有效去除高盐的工艺方法技术
物理化学处理技术
1.离子交换法
利用离子交换树脂(如季铵盐型阴离子交换树脂)对盐的选择性吸附能力,将其从水中分离。该方法对低浓度盐(<10mg/L)去除率可达 90% 以上,且树脂可通过再生液(如氯化钠溶液)洗脱再生,重复使用。但高浓度有机物会污染树脂,需预处理降低 COD 至 50mg/L 以下,适用于水质较清洁的工业废水(如电子行业漂洗水)。
2.膜分离技术
◦
反渗透(RO):通过半透膜的截留作用,盐去除率可达 95% 以上,适合深度处理达标排放。但膜易受浓差极化影响,需定期清洗,且能耗较高(吨水电耗 2-4kWh),多用于高盐盐废水的末端处理。
纳滤(NF):对盐的截留率约 80%-90%,运行压力低于反渗透,能耗降低 30%,适用于中低浓度废水的预处理与回用,如企业的循环冷却水系统。
3.吸附法
采用活性炭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(LDH)等吸附材料,通过静电引力或离子交换捕获盐。改性活性炭(如负载铁、铝氧化物)的吸附容量可达 50-100mg/g,对盐的选择性优于传统活性炭,在 pH 4-9 范围内性能稳定,适合处理低浓度污染水体(如饮用水源)。
化学还原技术
1.催化还原法
在催化剂(如钯 / 碳、纳米铁镍合金)作用下,以氢气、甲酸等为还原剂,将盐(ClO₄⁻)逐步还原为 Cl⁻。国检集团与湖南大学联合研发的 “深度净化 + 催化还原” 设备即采用此技术,在常温常压下,盐去除率达 99% 以上,且无二次污染。该技术适用于高浓度废水(>50mg/L),反应时间短(30-60 分钟),已在企业规模化应用。
2.零价铁还原法
零价铁(Fe⁰)通过电子转移将 ClO₄⁻还原为低价氯物种,同时生成 Fe²⁺、Fe³⁺促进絮凝。改良后的纳米零价铁(nZVI)比表面积大,反应活性提升 5-10 倍,对盐的去除率可达 85% 以上,但易氧化团聚,需与载体(如活性炭)复合使用,适合处理含盐的酸性废水(pH 3-6)。
生物处理技术
1.生物还原法
利用微生物(如Dechloromonas agitata)的代谢作用,在厌氧条件下将盐作为电子受体,还原为无害的 Cl⁻。该方法成本低(吨水成本 0.5-1 元),适合中低浓度废水(1-50mg/L)的大规模处理,如市政污水处理厂的盐深度净化。但需控制水温(20-30℃)和碳氮比(COD:N=5-10:1),避免微生物活性受抑制。
2.生物膜法
将功能菌固定在载体(如陶粒、聚氨酯海绵)表面形成生物膜,通过吸附 - 降解协同作用去除盐。生物膜抗冲击能力强,对水质波动(盐浓度 ±5mg/L)的适应时间缩短至 2-3 小时,比悬浮污泥法处理效率提升 20%,适用于企业的间歇式生产废水。
氧化技术
1.紫外 - 过氧化氢(UV-H₂O₂)
紫外光激发 H₂O₂产生・OH 自由基,氧化分解盐,在 pH 3-5 时去除率可达 70%-80%。但需过量投加 H₂O₂(浓度为盐的 10-20 倍),运行成本较高,多用于难生物降解的盐废水预处理(如医药中间体生产废水)。
2.电催化氧化
以钛基二氧化铅(Ti/PbO₂)为阳极,通过电解产生的强氧化性物种(如・OH、ClO・)分解盐,电流密度 20-50mA/cm² 时,去除率可达 85% 以上。该技术反应速率快(30 分钟内完成),但电极易钝化,需定期维护,适合小水量高浓度废水的应急处理。
组合工艺技术
1.“预处理 + 生物还原 + 深度吸附”:企业废水先经混凝沉淀去除悬浮物,再进入生物反应器还原盐至 1mg/L 以下,Zui后通过活性炭吸附确保达标(<0.1mg/L),处理成本比单一工艺降低 40%。
2.“催化还原 + 膜分离”:高浓度废水(>100mg/L)先经催化还原降低浓度,再用反渗透深度处理,实现水的回用,如航天生产废水的资源化利用。
不同技术的适用场景差异显著,生物法和催化还原法在成本与效率平衡上优势突出,是当前工业废水处理的主流选择;膜分离和离子交换法则多用于末端深度净化,确保达标排放。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水质特性、处理规模及排放标准综合选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