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13975397059

复合除砷剂与其他除砷工艺对比优势与特点

复合除砷剂与其他除砷工艺对比优势与特点
更新时间
2025-07-14 15:33:49
价格
请来电询价
更新时间
2025-07-14 15:33:49
联系电话
13975397059
联系手机
13975397059
联系人
张先生
立即询价

详细介绍


与单一混凝沉淀法对比

优势

处理效率更高:单一混凝沉淀法常用铁盐、铝盐等药剂,对三价砷(As³⁺)的去除效果较差,需先氧化为五价砷(As⁵⁺)才能形成稳定沉淀,总砷去除率多在 70%-80%。复合除砷剂集成了氧化剂与高效沉淀剂,可同步完成 As³⁺氧化与 As⁵⁺沉淀,总砷去除率可达 90% 以上,能将低浓度含砷废水(<0.5mg/L)处理至 0.05mg/L 以下,满足严格排放标准。

污泥稳定性更好:单一铁盐沉淀生成的砷污泥易因环境变化(如 pH 波动)溶出砷离子,而复合除砷剂生成的沉淀物晶格更稳定,经毒性浸出试验,砷浸出浓度<0.1mg/L,降低了二次污染风险。

特点:实现 “氧化 - 沉淀” 一体化,无需分步投加氧化剂与沉淀剂,简化操作流程,同时减少因药剂投加顺序错误导致的效率损失。

与吸附法对比

抗干扰能力更强:吸附法(如活性炭、沸石吸附)易受水中盐、磷酸盐等阴离子竞争吸附,导致砷吸附容量下降 30%-50%。复合除砷剂通过化学沉淀为主、吸附为辅的协同作用,受共存离子影响小,在高盐废水(TDS>5000mg/L)中仍能保持稳定去除率。

处理速度更快:吸附法达到吸附平衡需 1-2 小时,而复合除砷剂与砷离子的反应在 30-60 分钟内即可完成,适合大流量废水的连续处理,尤其能快速响应突发砷污染事件。

特点:无需吸附剂再生或更换,避免了吸附法因再生不彻底导致的处理效率衰减,运行更稳定。

与离子交换法对比

成本更低:离子交换树脂单价高(5 万 - 10 万元 / 吨),且对砷的选择性差,易受其他离子污染,再生频繁(每处理 10-20 床体积需再生),再生剂(如)消耗成本占总运营成本的 40% 以上。复合除砷剂无需专用设备,可依托现有沉淀池运行,每吨废水处理成本(含药剂与污泥处置)约 1.5-3 元,比离子交换法低 50%-60%。

适应水质范围更广:离子交换法在高浓度砷废水(>5mg/L)中易饱和失效,而复合除砷剂可通过调整投加量应对 0.1-50mg/L 的含砷废水,无需分阶段处理。

特点:设备投资少,仅需简单改造原有处理设施,适合中小型企业快速应用。

与膜分离法对比

能耗更低:膜分离法(如反渗透、纳滤)需高压驱动,每吨废水能耗约 0.5-1.5kWh,且膜组件易受砷沉淀物污染,需频繁清洗(每周 1-2 次),清洗成本占总费用的 20%。复合除砷剂能耗仅为搅拌与沉淀所需的 0.1-0.3kWh / 吨,无膜污染问题,综合能耗成本降低 70%-80%。

操作更简便:膜分离法需严格控制进水浊度(<1NTU),预处理复杂;复合除砷剂对进水浊度耐受性强(<100NTU),可省去精密过滤预处理环节。

特点:不存在膜组件老化、破损导致的更换成本,设备维护费用仅为膜分离法的 1/5-1/3。

与生物处理法对比

环境适应性更强:生物处理法依赖功能微生物(如盐还原菌),在低温(<15℃)或高温(>35℃)环境中,微生物活性下降,砷去除率波动达 30%-50%。复合除砷剂的化学作用不受温度影响,在 - 5℃-40℃范围内均能稳定运行。

无二次污染风险:生物处理法可能产生含砷生物污泥,处置不当易造成砷释放;复合除砷剂生成的化学沉淀物经固化后可安全填埋,污染物迁移性更低。

特点:无需投加营养剂(如葡萄糖)维持微生物活性,避免了生物法因营养失衡导致的系统崩溃,尤其适合高毒、寡营养的工业废水处理。

与电絮凝法对比

运行成本更低:电絮凝法通过电解生成金属氢氧化物沉淀除砷,吨水电耗高达 3-5kWh,且电极板易钝化,更换成本占总费用的 30%-40%。复合除砷剂吨水能耗仅 0.1-0.3kWh,无电极损耗,运行成本降低 60%-80%。

处理规模更灵活:电絮凝法受设备容量限制,扩容需新增电解槽;复合除砷剂可通过调整药剂投加量适应处理量变化(10-10000m³/d),无需大规模设备改造。

特点:无需专业人员维护电极系统,操作门槛低,适合中小型企业快速应用。

综上,复合除砷剂通过 “化学沉淀 + 协同吸附” 的复合机制,在处理效率、稳定性、经济性上全面超越传统工艺,尤其在复杂水质、严格排放标准及突发污染场景中,展现出的优势,成为含砷废水治理的主流技术选择。

联系方式

  • 电  话:13975397059
  • 营销总监:张先生
  • 手  机:13975397059
  • 微  信:139753970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