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氟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副产物?
在含氟废水处理(如碳酸锂卤水除氟)过程中,不同除氟方法产生的副产物存在差异,以下是常见除氟工艺的副产物及产生机制分析:
化学沉淀法除氟的副产物
原理:通过投加钙盐(如 CaCl₂、Ca (OH)₂)或铝盐(如 Al₂(SO₄)₃),与氟离子生成难溶性氟化物沉淀(如 CaF₂、AlF₃)。
1. 钙盐沉淀法
• 副产物:
◦ CaF₂沉淀:主产物,但若投加过量 Ca (OH)₂,会生成 Ca (OH)₂沉淀,增加污泥量;
◦ 其他金属氢氧化物:若废水中含 Mg²⁺、Fe³⁺等,可能生成 Mg (OH)₂、Fe (OH)₃等共沉淀;
◦ 氯离子(Cl⁻):使用 CaCl₂时引入,可能导致废水盐度升高。
• 案例:某铝厂含氟废水处理中,投加 Ca (OH)₂后,副产物除 CaF₂外,还因废水中 Fe³⁺含量高,生成 Fe (OH)₃与 CaF₂的混合污泥。
2. 铝盐 / 铁盐沉淀法
◦ AlF₃或 FeF₃沉淀:主产物,但铝盐投加过量会生成 Al (OH)₃胶体,导致出水浑浊;
◦ 根(SO₄²⁻)或氯离子(Cl⁻):来自药剂(如 Al₂(SO₄)₃、FeCl₃),可能增加废水盐或盐度;
◦ 氢氧化物沉淀:pH 升高时,Al³⁺、Fe³⁺易生成 Al (OH)₃、Fe (OH)₃,与氟化物共沉淀。
混凝沉淀法除氟的副产物
原理:投加混凝剂(如聚合氯化铝 PAC、聚合铁 PFS),通过吸附、架桥作用使氟化物胶体颗粒聚集沉淀。
◦ 金属氢氧化物絮体:PAC 水解生成 Al (OH)₃絮体,PFS 生成 Fe (OH)₃絮体,与氟离子吸附共沉淀;
◦ 氯离子或根:来自混凝剂,如 PAC 含 Cl⁻,PFS 含 SO₄²⁻,可能增加废水离子浓度;
◦ 有机杂质吸附物:若废水中含有机物,可能被絮体吸附,形成有机 - 无机混合污泥。
吸附法除氟的副产物(以活性氧化铝为例)
原理:利用吸附剂(如活性氧化铝、活性炭)表面羟基与氟离子发生离子交换或配位反应。
◦ 吸附饱和后的氟化物 - 吸附剂复合物:如活性氧化铝吸附氟后,表面形成 Al-O-F 键,需再生或更换吸附剂,产生含氟废液或固废;
◦ 脱附过程副产物:若用 NaOH 再生,脱附液含 NaF 和 Al (OH)₃溶解物,需进一步处理(如投加 CaCl₂生成 CaF₂沉淀)。
膜分离法除氟的副产物(以反渗透 RO 为例)
原理:通过半透膜截留氟离子及其他溶质。
◦ 浓水:含高浓度氟离子、盐分(如 NaCl、Na₂SO₄)及其他截留污染物,需单独处理或回用;
◦ 膜污染物质:废水中的悬浮物、有机物、金属离子可能沉积在膜表面,形成污染物附着层,需定期化学清洗,产生清洗废液(含酸、碱或表面活性剂)。
电化学法除氟的副产物
原理:通过电解产生金属离子(如 Al³⁺、Fe³⁺)与氟离子反应,或利用电极吸附氟。
◦ 氢氧化物沉淀:电解 Al 电极生成 Al³⁺,与 OH⁻结合生成 Al (OH)₃,与氟共沉淀;
◦ 气体产物:阴极析氢(H₂)、阳极析氧(O₂),可能携带微量氟化物气溶胶;
◦ 电极腐蚀产物:长期电解可能导致电极材料(如铁、铝)溶解,引入 Fe²⁺、Al³⁺等金属离子。
副产物的影响与处理方向
1. 环境影响:
◦ 化学沉淀法产生的含氟污泥若未妥善处理,氟离子可能二次释放;
◦ 膜法浓水和电解废液若直接排放,会导致氟及盐分污染。
2. 处理措施:
◦ 含氟污泥可通过固化 / 稳定化处理(如添加水泥、石灰),降低氟溶出风险;
◦ 浓水与脱附液可回用至沉淀工艺,或通过蒸发结晶回收盐分;
◦ 选择低副产物药剂(如用 Ca (OH)₂替代 CaCl₂减少 Cl⁻引入),优化工艺参数(如控制 pH、药剂投加量)降低副产物生成量。
总结
除氟过程的副产物类型与工艺选择、废水成分直接相关,其中化学沉淀法的污泥量及盐分增加问题较为突出,而吸附法和膜法的副产物则以废液 / 固废为主。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副产物特性设计后续处理流程,以实现环保合规与资源回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