废水涉重金属污染如何治理
废水涉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需结合重金属毒性强、难降解、易富集的特性,采用 “源头控制 - 过程处理 - 末端达标 - 资源回收” 的全链条策略。以下从治理原则、核心技术、案例及趋势等方面展开说明:
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原则
分类处理:根据废水中重金属种类(如铅、镉、汞、铬、砷、铜、镍等)和浓度分级处理,例如高浓度含铬废水与低浓度含镍废水需采用不同工艺。
资源化导向:优先考虑重金属回收,如电镀废水中的铜、镍可通过技术转化为工业原料,实现 “以废治废”。
达标排放与回用:处理后水质需符合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》(GB 8978-1996)或行业特定标准(如电镀、冶金行业标准),同时推动中水回用以节约水资源。
核心治理技术与工艺
(一)物理化学法:高效去除与分离
化学沉淀法
氢氧化物沉淀:通过投加石灰、氢氧化钠调节 pH 值,使重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(如 Cr³+ 生成 Cr (OH)₃)。
▶ 优点:工艺成熟、成本低,适用于高浓度重金属废水;
▶ 缺点:污泥量大,需严格控制 pH(如处理含镍废水时 pH 需维持在 9-10)。
纳米螯合剂沉淀:投加螯合化合物,生成溶度积更低的沉淀,去除效率高于氢氧化物沉淀,适用于低浓度重金属废水。
▶ 注意:需防止酸性沉淀返溶,通常搭配加碱工艺。
吸附法
材料类型:
传统吸附剂:活性炭、沸石(对 Cd²+、Pb²+ 吸附效果好);
新型材料:纳米氧化铁、改性膨润土、石墨烯复合材料(如磁性 Fe₃O₄@C 纳米颗粒对 As³+ 吸附容量达 200 mg/g);
工业废料:钢渣、粉煤灰(低成本吸附剂,如钢渣对 Zn²+ 的去除率可达 95%)。
▶ 应用场景:电镀废水深度处理、矿山酸性废水(AMD)中重金属去除。
膜分离技术
反渗透(RO)、纳滤(NF):通过膜孔筛分和电荷排斥截留重金属离子,如 RO 对 Cu²+、Ni²+ 的截留率超 99%,常用于回用场景。
电渗析(ED):利用电场作用使重金属离子透过离子交换膜,可同时实现浓缩与分离,适用于含多种重金属的废水(如冶金废水)。
▶ 缺点:膜易污染,需预处理(如去除悬浮物),成本较高。
离子交换法
利用离子交换树脂(如螯合树脂)与重金属离子发生交换反应(如 R-SO₃H + Cu²+ → R-SO₃Cu + H+),适用于低浓度、高价值重金属回收(如电子废水提金)。
(二)生物法:环境友好型处理
微生物修复
细菌 / 真菌吸附:如芽孢杆菌、酵母菌通过细胞壁官能团(氨基、羧基)吸附重金属(如酵母菌对 Pb²+ 的吸附量可达 100-200 mg/g),适用于低浓度废水(<50 mg/L)。
微生物还原:如脱硫弧菌可将 Cr (VI) 还原为低毒的 Cr (III),再通过沉淀去除。
植物修复
利用超富集植物(如蜈蚣草富集砷、印度芥菜富集镉)种植于废水处理湿地,通过根系吸收、富集重金属,适用于大面积、低浓度废水(如矿山废水塘)。
藻类吸附
如螺旋藻、小球藻通过细胞表面吸附和胞内积累去除重金属(如小球藻对 Hg²+ 的去除率达 90% 以上),可与人工湿地结合使用。
(三)联合工艺:强化处理效果
化学沉淀 + 膜过滤:如某电镀园区废水处理采用 “氢氧化物沉淀 + UF+RO” 工艺,处理后水中 Cu²+、Ni²+ 浓度 < 0.1 mg/L,达到回用水标准。
吸附 + 电化学氧化:针对含汞废水,先用活性炭吸附,再通过电化学氧化破坏汞的络合物,Zui终汞浓度可降至 0.001 mg/L 以下。
生物处理 + 氧化:如含铬废水先经盐还原菌(SRB)将 Cr (VI) 还原为 Cr (III),再用 Fenton 氧化去除残余有机物,确保总铬达标。
典型案例分析
某电子厂含铜废水处理项目
工艺:“调节池 + 硫化物沉淀 + 离子交换 + RO”
流程:废水先经硫化物沉淀去除 90% 以上的 Cu²+,再通过螯合树脂吸附残留铜离子,Zui后 RO 膜过滤实现回用,铜回收率达 98%,产水 COD<10 mg/L,Cu²+<0.05 mg/L。
某矿山酸性废水(AMD)治理项目
工艺:“中和沉淀(石灰)+ 微生物燃料电池(MFC)+ 人工湿地”
效果:石灰中和后 pH 从 2.5 升至 6.5,MFC 利用废水中有机物发电,同时通过微生物将 Fe³+ 还原为 Fe²+,Zui后人工湿地中的芦苇、香蒲富集重金属(如 Zn、Cd),出水重金属浓度全部达标。
深度处理与排放标准
排放标准:
重点行业如电镀废水需满足《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21900-2008),其中总铬≤0.5 mg/L,总镍≤0.1 mg/L;
地表水排放需符合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》(GB 3838-2002)Ⅲ 类标准(如 As≤0.05 mg/L,Cd≤0.005 mg/L)。
深度处理技术:
活性炭吸附、臭氧氧化、电化学催化氧化等,用于去除微量重金属和络合物,确保水质稳定达标。
资源化利用方向
重金属回收:
电镀废水中的镍、铜可通过电解法(如隔膜电解)直接回收金属单质;
电子废料浸出液中的金、银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后,经洗脱、还原得到高纯金属。
污泥无害化:
含重金属污泥经固化 / 稳定化处理(如添加水泥、粉煤灰)后,可用于路基填料或建筑材料,降低环境风险。
技术发展趋势
纳米材料应用:如纳米 TiO₂光催化降解重金属 - 有机物复合污染,同时吸附重金属离子。
智能化监控:通过在线传感器实时监测废水中重金属浓度,联动调节加药系统,提升处理效率。
零排放工艺:推动 “预处理 + 膜浓缩 + 蒸发结晶” 全量化处理,如某光伏企业含铅废水经此工艺实现水回用率 95%,铅以晶体形式回收。
重金属废水治理需结合行业特性与区域排放标准,通过 “技术组合 + 资源循环” 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,未来新型材料与智能化技术将成为突破重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