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毒药剂氧化剂发生器
次发生器是一种通过电解或化学反应现场制备次(NaClO)溶液的设备,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消毒、氧化降解污染物等场景。以下从工作原理、分类、核心组件、应用场景及典型案例等方面展开详解:
核心工作原理与分类
1. 电解法次发生器(主流技术)
原理:以氯化钠溶液为原料,通过电解槽内的电化学反应生成次,反应式如下:
阳极反应:2Cl⁻ - 2e⁻ → Cl₂↑
阴极反应:2H₂O + 2e⁻ → H₂↑ + 2OH⁻
溶液反应:Cl₂ + 2OH⁻ → ClO⁻ + Cl⁻ + H₂O
总反应:NaCl + H₂O → NaClO + H₂↑(电解条件)
关键参数:
盐水浓度:3%~5%(工业级),纯度≥95%(避免钙镁离子结垢);
电解电压:3~5 V,电流密度 100~200 A/m²,槽温控制在 30~40℃(效率);
生成溶液浓度:有效氯含量 0.8~1.2 g/L(可调)。
2. 化学法次发生器
原理:通过(NaClO₃)与(HCl)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Cl₂,再与 NaOH 溶液吸收生成 NaClO,反应式:
NaClO₃ + 6HCl → 3Cl₂↑ + NaCl + 3H₂O
Cl₂ + 2NaOH → NaClO + NaCl + H₂O
特点:设备成本低,但需储存危险品(、),安全性差,目前逐步被淘汰。
电解法次发生器的核心组成
盐水制备系统
溶盐罐:溶解工业盐(NaCl),配制成 3%~5% 的盐水,带搅拌器与液位控制;
过滤器:去除盐水中的 Ca²⁺、Mg²⁺(防止电解槽结垢),常用精密过滤器(精度 5~10 μm)。
电解槽单元
电极材料:阳极采用钛基镀钌铱(IrO₂-RuO₂/Ti)涂层,耐氯离子腐蚀;阴极用钛或不锈钢;
隔膜类型(仅隔膜式):
阳离子交换膜:分离阴阳极产物,避免 H₂与 Cl₂混合爆炸,提高 NaClO 纯度;
无隔膜式:结构简单,但产物中含 Cl⁻较多,适用于对纯度要求不高的场景(如污水处理)。
电源与控制系统
高频开关电源: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,效率≥90%,可调电流电压;
PLC 控制系统:实时监测电解槽电压、电流、温度、盐水流量,自动调节运行参数,带过温、过流保护。
次存储与投加系统
存储罐:PE 材质,容积按 24~48 小时用量设计,带避光措施(防止 NaClO 分解);
投加泵:电磁计量泵或气动隔膜泵,联动水质在线监测仪表(如余氯仪、COD 仪)实现自动投加。
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场景
1. 消毒杀菌(市政 / 医疗废水)
案例:某城镇污水处理厂(规模 5 万 m³/d),采用电解法次发生器(产能 10 kg/h 有效氯),对二沉池出水消毒,投加量 8~10 mg/L,出水粪大肠菌群<1000 个 / L,达到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一级 A 标准。
优势:现场制备避免运输危险品(成品次易分解、腐蚀运输管道),安全性高。
2. 重金属氧化与去除(如涉铊、含氰废水)
涉铊废水处理:
原理:NaClO 将低价态铊(Tl⁺)氧化为高价态(Tl³⁺),增强其与氢氧化物 / 硫化物的共沉效果,反应式:
Tl⁺ + ClO⁻ + H₂O → Tl³⁺ + Cl⁻ + 2OH⁻
案例:某铅锌冶炼厂涉铊废水(铊浓度 1.5 mg/L),在硫化沉淀后投加 NaClO(投加量 50 mg/L 有效氯),配合铁盐混凝,出水铊浓度<0.001 mg/L,达到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》Ⅲ 类标准。
含氰废水处理:
两步法氧化:CN⁻ → CNO⁻ → CO₂ + N₂,NaClO 投加量按 CN⁻浓度的 5~8 倍计算。
3. 有机物降解(印染 / 化工废水)
原理:NaClO 的强氧化性(标准电极电位 E⁰=1.49 V)破坏有机物分子结构,降低 COD;
案例:某印染废水处理站,在生化处理后投加 NaClO(有效氯投加量 100~150 mg/L),COD 从 150 mg/L 降至 50 mg/L 以下,满足排放标准。
设备选型与运行维护要点
1. 选型关键参数
产能计算:根据处理水量与投加浓度确定,公式:
发生器产能(kg/h)= 处理水量(m³/h)× 投加浓度(mg/L)× 安全系数(1.2~1.5)
例:1 万 m³/d 废水,投加量 10 mg/L,产能 = (10000/24)×10×10⁻³×1.3 ≈ 5.4 kg/h,可选 6 kg/h 机型。
2. 运行维护要点
电极清洗:电解槽运行 1~2 个月后,阳极表面易沉积 CaCO₃、Mg (OH)₂,需用 10% 稀离线清洗(浸泡 2~3 小时),恢复电极活性;
盐水纯度控制:定期检测盐水硬度(<50 mg/L),超过时更换树脂过滤器;
浓度监测:每日检测 NaClO 溶液有效氯含量(碘量法或 DPD 比色法),低于 0.8 g/L 时调整电解参数。
3. 安全注意事项
电解过程产生 H₂,设备间需通风良好,H₂浓度报警器阈值设为 1%(爆炸下限 4%);
化学法发生器严禁与直接混合,需分步投加,防止 Cl₂泄漏。
典型案例:某工业园区废水处理项目
项目概况:
处理规模:10000 m³/d,含化工、电镀混合废水;
污染物指标:COD 800 mg/L,铊 0.5 mg/L,物 1.2 mg/L;
次发生器配置:
类型:隔膜式电解法,产能 20 kg/h 有效氯;
盐水系统:溶盐罐容积 5 m³,配全自动软化水装置;
工艺应用:
含氰废水预处理:一级氧化投加 NaClO(有效氯投加量 6 mg/L),将 CN⁻氧化为 CNO⁻;
涉铊废水处理:在中和池投加 NaOH 调节 pH 至 9,投加 NaClO(20 mg/L)氧化 Tl⁺,再投加硫化钠与 PFS 共沉;
深度处理:二沉池后投加 NaClO(15 mg/L)消毒,去除残余有机物;
运行效果:
物去除率>99.9%,出水<0.05 mg/L;
铊去除率>99.8%,出水<0.001 mg/L;
COD 降至 50 mg/L 以下,达到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》一级标准;
运行成本:0.12 元 /m³(电费 0.08 元,盐费 0.04 元),较采购成品次(0.25 元 /m³)节约成本 52%。
电解法 vs 化学法:技术对比
总结
次发生器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实现现场制备消毒 / 氧化剂,具有安全性高、按需生产的优势,尤其适用于涉铊、含氰等复杂废水的氧化预处理及深度处理。设备选型需结合处理规模与投加需求,运行中重点关注电极维护与盐水纯度,以确保稳定高效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