废水中镍如何去除?
废水中镍的去除需根据其存在形态(游离态 Ni²⁺或络合态如 Ni (NH₃)₄²⁺)、浓度(低浓度<10 mg/L,中高浓度>50 mg/L)及水质条件(pH、共存离子)选择合适技术。以下是主流方法及应用解析:
化学沉淀法:Zui常用的低成本技术
1. 氢氧化物沉淀法
原理:通过调节 pH 至 9-11,使 Ni²⁺生成 Ni (OH)₂沉淀(Ksp=5.4×10⁻¹⁶)。
关键参数:
pH 控制:pH<9 时沉淀不完全,pH>11 时 Ni (OH)₂可能复溶。
共存离子:Fe³⁺、Al³⁺等易形成氢氧化物胶体,干扰沉淀效果,需先去除。
实际应用:
某电镀厂含镍废水(Ni²⁺浓度 80 mg/L),投加 NaOH 调 pH 至 10.5,沉淀后 Ni²⁺浓度降至 1.2 mg/L,再经聚合氯化铝(PAC)混凝沉淀,出水 Ni²⁺<0.5 mg/L(GB 21900-2008 标准)。
优缺点:
优点:成本低(药剂费 0.3-0.5 元 / 吨水)、操作简单。
缺点:污泥量大(含水率 95% 以上),需后续脱水;对络合态镍去除效果差。
2. 硫化物沉淀法
原理:投加 Na₂S、NaHS 等硫化剂,生成 NiS 沉淀(Ksp=1.07×10⁻²¹),溶解度远低于氢氧化物。
优势场景:
处理络合态镍(如镍氨络离子):硫化物可直接与 Ni²⁺结合,破络效果显著。
低 pH 条件:在 pH 5-7 时仍可沉淀,适用于酸性废水。
案例:某电子厂含镍氨废水(Ni²⁺ 25 mg/L),投加 Na₂S(过量 20%),控制 pH 8-9,Ni²⁺去除率 99%,出水浓度<0.1 mg/L。
注意事项:
产生 H₂S 有毒气体,需配套尾气处理;
污泥含重金属硫化物,需按危险废物处置。
3. 螯合沉淀法
原理:使用含 - SH、-NH₂等基团的螯合剂(如 DTC 类),与 Ni²⁺形成稳定螯合物沉淀。
技术亮点:
高选择性:抗 Ca²⁺、Mg²⁺等干扰,适用于高盐废水;
深度处理:可将 Ni²⁺降至 0.05 mg/L 以下,满足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》Ⅰ 类水要求。
应用案例:某锂电池废水(Ni²⁺ 15 mg/L,TDS 20000 mg/L),投加纳米级胺基羧酸螯合剂(用量 50 mg/L),pH 7-9 条件下反应 30 分钟,Ni²⁺去除率 99.9%,出水<0.01 mg/L。
物理化学法:深度处理与资源回收
1. 离子交换法
原理: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(如磺酸基树脂)吸附 Ni²⁺,反应式:2R-SO₃H + Ni²⁺ → (R-SO₃)₂Ni + 2H⁺。
适用场景:
低浓度含镍废水(<50 mg/L)的深度处理;
废水回用:树脂再生后可回收 Ni²⁺(如用 HCl 再生得到 NiCl₂溶液)。
典型案例:某电镀镍漂洗水(Ni²⁺ 30 mg/L),采用大孔强酸树脂处理,交换容量 15-20 mg/g 树脂,出水 Ni²⁺<0.1 mg/L,树脂用 10% H2SO4 再生,NiSO4 溶液可回用于电镀槽。
局限性:
络合态镍易堵塞树脂孔道,需先破络;
再生废液需处理,否则造成二次污染。
2. 吸附法
吸附材料与性能:
材料类型 吸附容量 (mg/g) 优势场景 案例
活性炭 5-15 低浓度废水(<10 mg/L) 某印染废水深度处理,出水 Ni²⁺<0.5 mg/L
纳米 SiO₂@Fe₃O₄ 80-120 高浓度废水及磁性分离 磁分离后 Ni²⁺去除率 99.5%
生物炭(改性) 30-60 酸性废水(pH 3-5) 稻壳炭改性后处理电池废水
创新技术:
磁性纳米吸附剂:如 Fe₃O₄@壳聚糖,在外磁场下快速分离,吸附容量达 90 mg/g,适用于应急处理。
3. 膜分离法
技术类型:
反渗透(RO):截留分子量<200,Ni²⁺去除率>99%,适用于废水回用,但浓水需进一步处理;
纳滤(NF):截留分子量 200-1000,对 Ni²⁺去除率 80%-95%,能耗低于 RO。
应用案例:某镍冶炼厂废水(Ni²⁺ 50 mg/L),经 RO 处理后产水 Ni²⁺<0.01 mg/L,可回用于工艺用水,浓水经蒸发结晶回收 NiSO4・6H2O。
新型技术:高效化与绿色化
1. 电化学还原法
原理:通过电解使 Ni²⁺在阴极还原为金属镍(Ni²⁺ + 2e⁻ → Ni),可直接回收金属镍。
优势:
无化学药剂添加,污泥量少;
镍回收率>99%,纯度达 99.9%,可直接出售。
案例:某电镀镍废水(Ni²⁺ 100 mg/L),采用钛基镀铂电极电解,电流密度 20 mA/cm²,电解 2 小时后 Ni²⁺降至 0.1 mg/L,阴极回收镍粉(纯度 99.8%)。
2. 生物处理法
技术路径:
微生物吸附:利用细菌(如芽孢杆菌)、藻类细胞壁的多糖、蛋白质与 Ni²⁺结合,吸附容量 5-20 mg/g 菌体。
生物沉淀:盐还原菌(SRB)代谢产生 S²⁻,与 Ni²⁺生成 NiS 沉淀,适用于低浓度废水(<20 mg/L)。
应用场景:某矿山酸性废水(pH 4,Ni²⁺ 15 mg/L),经 SRB 生物反应器处理后,pH 升至 7.5,Ni²⁺<0.5 mg/L,污泥可作为微生物肥料原料。
工艺选择与组合策略
1. 按浓度分级处理
高浓度废水(Ni²⁺>50 mg/L):
硫化物沉淀(或螯合沉淀)→ 混凝沉淀 → 活性炭吸附(或离子交换),目标:Ni²⁺<0.5 mg/L。
低浓度废水(Ni²⁺<10 mg/L):
离子交换(或纳滤)→ 反渗透,目标:回用或零排放。
2. 络合态镍的特殊处理
破络工艺:
氧化破络:投加 H2O2+Fe²⁺(Fenton 法),或 ClO2 破坏络合剂(如 EDTA-Ni);
电解破络:通过电化学氧化分解络合剂,释放 Ni²⁺后再沉淀。
案例:某电镀镍氨废水(Ni²⁺ 30 mg/L,NH3-N 100 mg/L),先用电解破络(电压 15 V,电解 1 小时),再投加 NaOH 调 pH 至 10,Ni²⁺去除率 99.6%。
成本与环保效益对比
发展趋势
纳米材料应用:如 MOFs(金属有机框架)吸附剂,比表面积>1000 m²/g,吸附容量达 150 mg/g,且可重复使用 50 次以上。
智能化集成:开发 “在线监测 - 自动投加 - 磁分离” 一体化设备,如某撬装式纳米螯合处理装置,处理量 500 m³/d,全自动运行,药剂浪费减少 30%。
循环经济模式:将含镍污泥通过高温熔炼(1200℃)制备镍铁合金,或通过微生物浸出回收镍盐,实现 “污染治理 + 资源再生” 双重目标。
通过上述技术的合理选择与组合,可针对不同类型的含镍废水实现高效处理与资源回收,同时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(如 GB 21900-2008 中镍排放限值 0.5 mg/L,特定地区限值 0.1 mg/L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