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工行业废水因生产工艺、原料差异,水质复杂多变,常具有 “高 COD(可达 10⁴-10⁵ mg/L)、高毒性(含苯系物、酚类、物等)、高盐度(TDS>10000 mg/L)、水质波动大” 等特点,处理需结合行业特性与污染物类型,采用 “分质预处理 - 强化净化 - 资源回收” 的组合工艺。以下从废水特性、处理技术、典型案例及前沿方向展开分析:
化工废水的典型分类与处理难点
1. 按行业与污染物特性分类
• 石油化工废水:含油类、烃类、酚类、硫化物,COD 达 5000-20000 mg/L,常伴乳化现象;
• 煤化工废水:含氨氮(500-2000 mg/L)、物(1-100 mg/L)、多环芳烃(PAHs),pH 呈碱性;
• 精细化工废水:含农药、医药中间体、染料等,有机物结构复杂(如杂环、卤代烃),B/C 比<0.3(可生化性差);
• 盐化工废水:TDS>50000 mg/L,含 NaCl、Na₂SO₄及重金属,部分呈强酸性(pH<2)或强碱性(pH>12)。
2. 核心处理难点
• 毒性抑制:高浓度有机物(如苯胺)、重金属(Hg、Cr⁶⁺)及氯离子(>10000 mg/L)对微生物具有毒害作用;
• 有机物降解难:卤代烃、等顽固性有机物需特殊工艺破环;
• 盐分干扰:高盐度导致生化法效率下降(微生物脱水失活),膜处理易结垢;
• 水质波动大:间歇生产导致 COD、pH 等指标瞬间波动倍数可达 10 倍以上,系统抗冲击性要求高。
主流处理工艺与技术路线
(一)预处理阶段:去除悬浮物、毒性物质及调节水质
1. 物理化学法
◦ 气浮法:通过投加 PAC/PAM 使油类、胶体颗粒附着气泡上浮去除,适用于石油化工含油废水,除油效率>90%;
◦ 混凝沉淀 / 氧化组合:
◦ 对高浓度有机废水,先投加 Fe²⁺/H₂O₂(Fenton 试剂)或臭氧(O₃)氧化,破坏有机物结构,提高 B/C 比至 0.3 以上;
◦ 对含重金属废水,采用硫化物沉淀(如 Na₂S)+ 螯合剂(DTCR)处理,使重金属浓度<0.5 mg/L;
◦ 蒸发脱盐(适用于 TDS>50000 mg/L 废水):
◦ 采用 MVR(机械蒸汽再压缩)先去除部分盐分,降低后续生化或膜处理负荷,产水 TDS 可降至 10000 mg/L 以下。
2. 水质调节与毒性削减
◦ 调节池 + 中和罐:通过大容积调节池(停留时间 24-48 h)缓冲水质波动,加酸 / 碱调节 pH 至 6-9;
◦ 吹脱法:对煤化工高氨氮废水,调节 pH 至 11-12 后吹脱,氨氮去除率>80%,吹脱出的 NH₃用稀吸收制备铵。
(二)生化处理阶段:有机物与氮磷的规模化降解
1. 厌氧 - 好氧组合工艺(A/O、A²/O)
◦ 厌氧段(UASB/EGSB):利用产甲烷菌降解大分子有机物,COD 去除率 60%-80%,同时将硝态氮反硝化脱氮;
◦ 好氧段(MBR / 曝气生物滤池):通过活性污泥或生物膜进一步降解有机物,COD 降至 500 mg/L 以下,氨氮<5 mg/L;
◦ 案例:某农药厂废水经 “水解酸化 + UASB+MBR” 处理,COD 从 15000 mg/L 降至 80 mg/L,B/C 比从 0.15 提升至 0.45。
2. 高盐废水生化技术
◦ 嗜盐菌驯化:在活性污泥中接种耐盐菌(如 Halomonas 属),可在 NaCl 浓度 10%-15% 条件下保持降解效率,适用于盐化工废水;
◦ 膜生物反应器(MBR):膜分离与生物处理结合,污泥浓度维持在 8000-12000 mg/L,抗盐冲击能力强,产水 SS<1 mg/L。
(三)深度处理与资源化阶段
1. 膜法回用(RO/NF)
◦ 工艺路线:生化出水→UF(超滤)→NF(纳滤)→RO(反渗透),产水 TDS<100 mg/L,回用于循环水或工艺补水;
◦ 关键问题:
◦ 纳滤分离一价 / 二价盐,实现盐与氯化物分离,为结晶盐资源化奠定基础;
◦ RO 浓水(TDS>50000 mg/L)需进一步蒸发结晶,避免二次污染。
2. 氧化技术(AOPs)
◦ 臭氧催化氧化:在催化剂(TiO₂、活性炭)作用下,O₃分解产生・OH 自由基,降解 COD 至 50 mg/L 以下,适用于印染、医药废水;
◦ 电化学氧化:通过 BDD(硼掺杂金刚石)电极直接氧化有机物,甚至矿化至 CO₂和 H₂O,无二次污染,但能耗较高(5-10 kWh/m³)。
3. 结晶盐资源化
◦ 对 RO 浓水或蒸发冷凝液,采用 “多效蒸发 + 结晶器” 析出 NaCl 晶体,若重金属(Hg<0.1 mg/kg、As<1.0 mg/kg)达标,可作为工业盐回用于氯碱行业;
◦ 对混盐(NaCl+Na₂S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