燃煤电厂脱硫废水是湿法脱硫工艺的副产物,具有 “高盐(Cl⁻、SO₄²⁻)、高悬浮物(SS)、高重金属(Hg、Cd、Pb 等)、高硬度(Ca²⁺、Mg²⁺)及弱酸性” 等特点,处理难度大且需满足严格排放标准。以下从处理工艺、技术路线及前沿方向展开分析:
脱硫废水的典型特性与处理难点
1. 水质特性
污染物组成:
悬浮物(SS):1000-5000 mg/L,主要为石膏颗粒(CaSO₄・2H₂O);
重金属离子:Hg²⁺、Cd²⁺、Pb²⁺、Cr³⁺等,浓度通常为 0.1-10 mg/L;
盐类:总溶解固体(TDS)达 20000-100000 mg/L,以 NaCl、Na₂SO₄为主,Cl⁻浓度常>10000 mg/L;
其他:氟化物(F⁻,5-50 mg/L)、有机物(COD,50-200 mg/L)。
处理难点:
高盐度导致传统生化法失效,膜处理易污染;
重金属与络合剂(如脱硫添加剂)形成稳定络合物,难以直接沉淀;
蒸发结晶产生的盐可能含重金属,需按危险废物处置。
主流处理工艺与技术路线
(一)预处理阶段:去除悬浮物与重金属
三联箱工艺(传统化学沉淀法)
流程:调节池→中和箱(加 Ca (OH)₂调 pH 至 8.5-9.5)→反应箱(加 Na₂S 或有机硫捕捉剂沉淀重金属)→絮凝箱(加 PAC/PAM 絮凝)→澄清池(固液分离)。
原理:
中和:Ca (OH)₂中和酸性废水,同时使部分重金属(如 Cr³⁺、Pb²⁺)生成氢氧化物沉淀;
硫化沉淀:Na₂S 与 Hg²⁺、Cd²⁺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(Ksp 低至 10⁻⁵³),去除效率>99%;
絮凝:PAC/PAM 促进石膏颗粒与金属沉淀物凝聚,降低 SS 至<50 mg/L。
缺点:产生大量含重金属污泥(含水率>90%),需后续脱水处理;硫化物过量易产生 H₂S 有毒气体。
重金属螯合 + 膜过滤强化工艺
改进点:用高分子螯合剂(如 DTCR)替代 Na₂S,与重金属形成水溶性低的螯合物,结合超滤(UF)或微滤(MF)进一步去除悬浮物,为后续膜处理减轻污染负荷。
(二)深度处理阶段:脱盐与资源化
膜法脱盐(适用于中低浓度 TDS 废水)
工艺组合:预处理→纳滤(NF)→反渗透(RO)。
原理:
NF 膜截留二价离子(SO₄²⁻、Ca²⁺),透过一价离子(Na⁺、Cl⁻),实现盐与氯化物分离;
RO 膜截留 99% 以上离子,产水 TDS<100 mg/L,可回用于循环水系统或脱硫工艺补水。
挑战:
高 Cl⁻浓度加速 RO 膜腐蚀,需控制进水 Cl⁻<2000 mg/L;
膜污染严重,需频繁化学清洗(CIP),寿命通常为 1-2 年。
蒸发结晶法(适用于高浓度 TDS 废水及零排放场景)
典型工艺:
多效蒸发(MEE):利用前一效蒸发产生的二次蒸汽加热下一效,能耗约 200-300 kWh / 吨水,适用于大处理量场景;
机械蒸汽再压缩(MVR):通过压缩机将二次蒸汽升温升压后回用,能耗降至 150-200 kWh / 吨水,占地小但设备投资高;
结晶器:蒸发浓缩至饱和后析出 NaCl 晶体,需控制重金属含量(如 Hg<0.1 mg/kg),否则需作为危险废物处置。
前沿技术:
烟道蒸发技术:将废水雾化喷入电除尘器后、脱硫塔前的烟道,利用烟气余热蒸发水分,重金属以固态形式被捕集,但可能增加烟囱颗粒物排放风险。
(三)污泥与副产物处理
污泥处理:澄清池污泥经板框压滤机脱水至含水率<60%,重金属稳定化处理(如加固化剂)后安全填埋;
结晶盐处置:若 NaCl 晶体中重金属达标(如 GB 5085.6-2023),可作为工业盐回用;否则需按 HW49 类危险废物焚烧或填埋。
零排放技术与工艺优化
分质处理 + 梯级回用
将脱硫废水分为 “高悬浮物水”(预处理后回脱硫工艺)和 “高盐度水”(蒸发结晶),降低整体处理量;
RO 浓水(TDS>50000 mg/L)直接进入 MVR 蒸发,产水回用于冷却塔,结晶盐经洗涤去除重金属后资源化。
电化学氧化协同处理
在预处理阶段引入电化学氧化,利用电极产生的・OH 自由基破络(如 Fe-Cu 电极还原 Cr (VI)),提高重金属去除效率,减少药剂用量。
新型膜材料应用
开发抗污染 RO 膜(如聚哌嗪酰胺复合膜)、正渗透(FO)膜(以海水为汲取液),降低膜污染风险,提升脱盐效率。
政策要求与应用案例
排放标准:执行《火电厂水污染排放标准》(GB 13458-2015),重点地区要求重金属(如 Hg)≤0.001 mg/L,TDS≤1000 mg/L;
典型案例:
某 300 MW 电厂采用 “三联箱 + UF+RO+MVR” 工艺,处理规模 50 m³/h,产水回用于脱硫工艺,结晶盐经检测达标后外卖至氯碱厂;
西北某电厂应用烟道蒸发技术,投资成本较 MVR 降低 40%,但需定期监测烟囱重金属排放浓度。
技术挑战与发展方向
痛点:蒸发结晶能耗高、膜处理成本高、结晶盐资源化难;
优化方向:
开发低能耗蒸发技术(如太阳能辅助蒸发);
研究重金属选择性吸附树脂(如巯基树脂),替代化学沉淀法减少污泥量;
推动结晶盐熔融固化技术,将重金属固定于玻璃相,实现无害化处置。
综上,脱硫废水处理需结合水质特性与环保要求,采用 “预处理除杂 + 深度脱盐 + 资源回收” 的组合工艺,在实现达标排放的同时,探索低成本、低能耗的零排放路径。